西安光滑量规在机械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按照其各自的作用可以分为两大类:: 分为工作量规,验收量规合校对量规.
光滑极限量规的设理念是怎样的呢?以下是泊头精泰技术人员总结整理:
1—2 量规的通规和止规按工件的哪个实体尺寸制造?各控制工件的什么尺寸?
量规的通规按工件的实体尺寸制造;
量规的止规按工件的最小实体尺寸制造;
量规的通规控制工件的作用尺寸;
量规的止规控制工件的实体尺寸。
1-3 用量规检测工件时,为什么总是成对使用?被检验工件合格的标志是什么?
通规和止规成对使用,才能判断孔或轴的尺寸是否在规定的极限尺寸范围内。被检验工件合格的标志时通规能通过,止规不能通过 ,反之不合格。 1-4为什么要制定泰勒原则,具体内容有哪些?
由于工件存在形状误差,加工出来的孔或轴的实际形状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圆锥体,所以仅仅控制实体尺寸在极限尺寸范围内,还不能保证配合性质。为此,《公差与配合》国家标准从工件验收的角度出发,对要求的孔和轴提出了极限尺寸判断原则,即:泰勒原则。
通规用来控制工件的作用尺寸,总的测量面应是与孔或轴形状相对应的完整表面,{通常称全型量规},其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实体尺寸,且长度等于配合长度。止规用来控制工件的实际尺寸,它的测量面应是点状的,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小实体尺寸。
1-5 量规的通规除制造公差外,为什么要规定允许的最小磨损量与磨损极限?
因为通规在使用过程中,经常要通过工件会逐渐磨损,为了使通规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,除制定制造量规的尺寸公差外,还规定了允许的最小磨损量。使通规公差带从实体尺寸向工件公差带内缩小一个距离。当通规磨损到实体尺寸时九不能继续使用,此极限称为通规的磨损极限 1-6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可以偏离泰勒原则?
在量规的实际应用中,由于量规制造和使用方面的原因,要求量规形状完全符合泰勒原则时由困难的,因此国家标准规定,允许被检验工件的形状误差部影响配合性质的条件下,可以使用偏高泰勒原则的量规。
1-7 计算G7/h6孔用和轴用工作量规的工作尺寸,并画出量规公差带图
(1)查表得出孔与轴得极限偏差为:
IT7= 5 μm IT6= 6μm EI= 9 μm es= 0
所以:ES= 25 + 9 = 34μm ei = 0 – 16 = -16μm
(2)查表得出工作量规制造公差T和位置要素Z值,确定形位公差:
塞规:制造公差T = 3μm ,位置Z = 4μm 形位公差T/2=1.5μm= 0.0015mm
卡规:制造公差T = 2.4μm 位置要素 Z =2.8μm 形位公差 T/2 =1.2μm = 0.0012mm
3)画出工件和量规的公差带图,计算量规的极限偏差
1) 40G7孔用塞规通规
上偏差 = EI + Z +T/2 = +9 + 4 + 1.5 =+14.5μm = +0.0145mm
下偏差 = EI + Z – 7/2 = +9 + 4 – 1.5 = +0.015mm
磨损极限 = EI = + 9 = + 0.009mm
止规 上偏差 = ES = + 34 = +0.034mm 下下偏差 = ES – T = +34 – 3 = +31 = +0.031mm
2) 40h6轴用卡规
通规 上偏差 = es- z + 7/2 = 0- 2.8 + 1.2 = -1.6μm = -0.0016mm
下偏差 = es – z – 7/2 = 0 – 2.8- 1.2 = -4μm = -0.004mm 磨损偏差 = es = 0
止规(Z): 上偏差 = ei + T = -16 + 2.4 = -13.6μm = -0.0136mm
下偏差 = ei = -16μm = -0.016mm